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范成大《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诗词阅读标准答案,是由祝福记国学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
A.永遇乐    B.念奴娇     C.水调歌头    D.定风波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 “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17. 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19.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①                 ②              ”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③                ”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④             ”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⑤      ⑥           ”,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⑦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⑧       ”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

参考答案
15.(2分)C
16. (3 分) B
17. (4 分) A E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19.(6分)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秋色连波
⑥波上寒烟翠⑦万山红遍⑧百舸争流

本篇内容由祝福记国学网【zhufuji.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祝福记国学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