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赏析名为:刘克庄《忆秦娥·梅谢了》诗词阅读标准答案及赏析,是由祝福记国学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诗人后来因该诗被贬官。 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这里指北宋首都汴京。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1)词的上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说说诗人情感的寄托物是什么?选用这样的意象有何好处?(5分)
答: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和对他们坚持抗争的声援,以及无法收复中原的苦闷。(2分。答到任意两点得满分)情感寄托物是归鸿。(1分)鸿雁,是一种候鸟,春季自南方飞往北方。鸟可以飞回,人却不能回去,真是情何以堪!词人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去口信,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朝遗民表示慰问,个中滋味,难以尽表。真是蕴藉深致。(2分。答到好处得2分。如果写到“含蓄、深远、意味深长”之类,而无对词意的阐发,仅得1分。词句意思理解正确,得1分。)
(2)词的下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觉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3分)
答: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图。宋金前线,边声悄寂,防务废弛,更何谈恢复的准备!昔日大好山河,沦落敌手,哀鸿遍野,了无生机。奢华的宫殿,满目凄凉。(2分意思大致对就可以得分。)感情基调是沉痛、悲愤的。(1分)
3、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的形象是要表达什么内容?这一形象与下片有什么联系?
答案:中国古代有“鸿雁传书”之说,词的上片借助鸿雁北归这一形象,是要带去词人对中原人民的问候,表达了对沦于金人统治的中原人民的关怀和收复失地的愿望。鸿雁北归引发词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随着鸿雁飞向北方,去了解抗金前线和中原沦陷区的情况。没有鸿雁北归的形象,下片就与上片失去了联系。
解析:刘克庄是南宋著名词人,写过许多爱国词章。这首词借“鸿雁北归”抒发感慨,表达了沉痛的关切和忧虑之情。上片从景物写到心情。江南的梅花谢了,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解冻了,南来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词人托鸿雁带信,问候汴京遗老身陷金人铁蹄的苦难。下片是词人顺着鸿雁北飞方向的眺望和想像:抗金前线,边声悄然,南宋统治者早已没有收复中原的雄心了;淮河以北金人占领的地区,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曾经繁华一时的北宋都城汴京,现在已是冷烟点点,衰草遍地。词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情景,既是对国家衰亡的感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可以看出,这首词的感情沉痛而激愤。在写法上,上下两片,都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写得很有技巧。
本题第一问的解答并不困难,鸿雁传书的意象,同学们大都熟悉,南宋爱国词人关切中原失地的词章,在中学里也学过多篇。鸿雁传书的意象与下片的联系,可能会使一些同学感到困难,因为下片没有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但只要把握了这首词在写作思路和结构上的特点,以及下片运用的想像方法,解答起来也就不困难了。
赏析:
《忆秦娥·梅谢了》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词。刘克庄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本篇内容由祝福记国学网【zhufuji.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祝福记国学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