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声声慢·秋声》诗词阅读标准答案

本篇阅读赏析名为:蒋捷《声声慢·秋声》诗词阅读标准答案,是由祝福记国学网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以下为正文内容。

声声慢·秋声
蒋捷①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②门、不锁更③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④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
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
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更:更鼓。指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④蛩:俗名蟋蟀。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词通篇咏秋声,词人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
B.“黄花”即“黄菊”,发端三句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领起了全词对秋声的描写。
C.“疏疏二十五点”,漫漫秋夜,词人于枕上细数秋声滴答,辗转难眠。“二十五点”是词人对豆花开放时节秋雨中淅淅沥沥的描绘。
D.下阕“彩角声吹月堕”“闪烁邻灯”暗示了时间悄然流逝,已至深夜。“彩角声”“笳声”“砧声”此起彼伏,反衬了秋夜的冷寂。
E.“碎哝哝、多少蛩声”,词人把秋蛩的叫声称为“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蛩声的聒噪与词人内心的平静形成了对比。
2.本词笔锋非凡,意味独特,采集了秋夜中听到的数种秋声入笔,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B
2.①思念亲故。故人不在,思念中的词人将“檐底铃声”听成是故人来访,腰间摇响的玉佩之声,邻家未熄的灯火处,犹传来砧石上为远行人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捣衣声”勾起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②感伤离乱(亡国之痛)。曙光渐明,号角声起,军帐遍布的营地,渐渐骚动起战马的嘶鸣声,连着四面悲咽的胡笳声,这些征战之声写出了时代动乱的局势,勾起了自己的亡国之痛。时值秋日,北雁南飞,“雁声”悲切,横空而过,“雁声”引起了对故国的怀念。

本篇内容由祝福记国学网【zhufuji.com】为您精选。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欢迎把祝福记国学网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